笔试90分进城1分下乡,教师选调哪能这么双标
文|张彦宗
近日,有网友在“问政江西”上反映,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公布的教师选调录取名单中,部分考生成绩在10分以下,却能录取为农村初中教师。这名网友呼吁,应选拔有能力、考试成绩出色的小学老师到初中任教,杜绝农村教育歧视。
网友说的是这样一件事,永新县教体局计划选调部分农村教师到县城初中任教,同时选调部分农村小学老师到农村初中任教。但在拟录取公示名单中,这两波教师的录取分数差别很大,到县城任教的老师成绩都不错,可到农村任教的老师成绩普遍很低。同样都是教师,进城与下乡的选拔标准悬殊。
有数据为证:
永新县《农村小学选调农村初中拟录取名单》中,9人总分超过70分,最高为89.65分;剩余14人中,总分最高为30.55分,4人成绩低于10分,最低分7.2分。另外,有2人笔试成绩仅为1分。
而出现在当地《农村小学选调县城初中拟录取名单》中的25名教师,4人总分过百,最低也有90.55分。
在外人看来,县里对选调到县城的老师要求明显更高,而对于在农村中小学流动的老师,不怎么讲究成绩,好像是只要参加考试就能入职似的,完全不在乎选调老师的质量。
8月9日,永新县教育体育局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农村小学选调农村初中拟录取名单。
都说人往高处走,进县城教书竞争大、待遇好,所以要“选优”;但去农村中学任教,完全不在乎师资质量,这样做是不是一种不加掩饰的教育歧视呢?背后潜台词,是不是说农村初中的学生只配差一点的老师来教,县城初中的孩子就得用好老师?
对这个不好回答的问题,永新县教体局勇敢作答了。“在这次笔试中个别教师因为一些自己的原因,只考取10分以下,并不能证明该教师水平低,否则不可能考取初中教师资格证。”
笔试成绩差,并不能证明该教师水平低,县教体局这个说法让人费解。被选调到农村初中任教的老师,的确都有初中教师资格证,但有资格证不代表就能教好,毕竟他们之前一直在农村小学任教。选调考试更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硬标准。
展开全文
如果笔试不能说明问题,那为何还要组织考试?如果10分以下的老师水平不低,考试没有意义,那为什么不让这部分低分教师去县城初中任教,让拟去县城初中任教的教师去农村初中呢?
有人说,可能教体局说的没错,这些老师实力不差,只是担心卷不过其他老师,无缘进县城任教,又不想去农村初中,才故意往低里考,没想到考1分也还是被教体局抓了壮丁。如果是这样,就更让人为农村孩子捏把汗,老师心不甘情不愿,能教好他们吗?
永新县教体局说该县人口减少,导致个别小学学生人数锐减,小学教师出现富余,目前初中教师略有不足。这个作为选调的现实前提,没什么好说的,网友不忿的是本应该平衡教育资源的县教体局,明目张胆地搞“双标”,强化了城乡初中教育资源的失衡,并且还强词夺理,不仅不知道理亏,还要把歧视说成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资料图,图文无关
现实当中,可能县城初中的生源质量确实比农村生源要强,各方面都要好,为了保住这部分生源,就选拔最好的老师来教,以免他们外流到其他地方。可初中毕竟是义务教育,如果在将优质教育资源向县城倾斜的同时,却无视农村初中教育资源贫乏的现状,并用实际做法加重加深这种失衡,那就有违教育公平。
作为县里掌握教育资源配置权力的县教体局,“双标”做法已经背离了其职责,这是非常让人遗憾的。被选调到县城任教的老师,职业道路或许有向好的改变;可同时,一些初中孩子的命运也可能被无形中改写,这种人为制造的不平等,且不承认它的存在,或许才是最值得感叹的。
当然,正如前文提到的,如果这个低分真的不反映老师真实水平,而可能是老师不愿意下乡的态度表达,那教育部门该做的,也是如实把问题挑明,再去寻求解决之道。这样不清不楚、将错就错,徒增外界误会,对于这些被安排的老师以及未来要受他们教育的学生,都不公平。
评论